文|地缘历史档案
编辑|地缘历史档案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1975年4月5日深夜,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咽下最后一口气,身边没有亲信权臣,也没有什么“兴复中华”的辉煌,只剩下一个枯瘦破败的躯壳。
更诡异的是,他临死前交代要穿七条裤子,七件内衣,外加长袍马褂。
展开剩余83%五十年过去了,他的棺椁还停在慈湖,没有入土,也没有迁葬。没有人给出明确理由。只有宋美龄晚年在美国的一段话,才揭开了一点真相。
那么一个死去的人,为什么至今没能入土?
死在清明节,他的命运仿佛早被安排好了
1975年的清明节,台北下着小雨。晚上11点50分,蒋介石的心脏停了。第二天凌晨,他的遗体被秘密转移到了石牌荣总医院。
病历上写着“心脏衰竭”,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,他的身体早在六年前就出了问题。1969年,那天蒋介石和宋美龄坐车上阳明山,司机踩错了油门,车子猛地撞上了前导车。
蒋介石当场被震得口吐鲜血,假牙崩裂,胸腔严重内伤。医生检查后发现,他的心脏动脉出现杂音,主动瓣膜损伤。
“这次车祸,肯定减我阳寿二十年。”蒋介石事后这样说。没人当真,但这话最后成了应验。从那以后,他的身体每况愈下,整日靠药物吊命。
1975年,他又遭了一次“手术事故”。
这次,是宋美龄坚持请来的美国医生,为他做肺部穿刺手术。手术后的几个小时,蒋介石突然高烧、昏迷,医生抢救后虽保住了命,但他的身体彻底垮了。
从那天起,蒋介石的身体每况愈下。
去世前,他交代了一件怪事:要穿七条裤子
没人理解,蒋介石为什么要在死前穿七条裤子。甚至还有七件内衣、长袍、马褂,全都套在一具已经瘦得不像样子的身体上。
他手下的人不敢问,医生也不敢动,只能照做。
宋美龄晚年在美国,才揭开了这个谜团。她说:“这是他家乡的习俗。”
原来在浙江奉化,当地人讲究“浮厝”,人死后不立即下葬,要多穿几层衣服,好让魂魄不受寒,也好“赶路回家”。七条裤子是阳数,象征尊崇,也有“去”的寓意。
原来在浙江奉化,当地人讲究“浮厝”,人死后不立即下葬,要多穿几层衣服,好让魂魄不受寒,也好“赶路回家”。七条裤子是阳数,象征尊崇,也有“去”的寓意。
蒋介石一直想回到家乡奉化。哪怕他逃到台湾后,再也没踏上大陆一步,他依旧每天命厨师做家乡腌咸笋。
他把桃园湖边的住所改名“慈湖”,就因为那片湖的模样,像极了奉化溪口他母亲的墓园。
蒋介石临终留下了遗嘱:“不下葬,等国家统一后迁葬南京中山陵旁,或归葬奉化母亲墓侧。”
1975年,蒋介石死后,他的灵柩就这样被停在了慈湖。原本的慈湖,是台军的一个宾馆。蒋经国照着他的要求,把它改成了陵寝,说是“暂厝”,等将来统一再迁。
可统一没等来,等来的是冷藏——实实在在的冷藏。
当时有人提议做长效防腐,把内脏取出保存。但蒋家人不同意,最后只用了福尔马林短期防腐。医生说,这样的遗体最多保半年。
结果,一放就是半个世纪。现在没人知道棺材里是什么状态,也没人敢打开。
一具不下葬的遗体,成了台湾的“政治遗物”
蒋经国曾试图完成父亲的遗愿,几次提出要把遗体迁回奉化。
1987年,台湾开放探亲,蒋家人也想顺势把“移灵”提上日程。可李登辉上台了,一切戛然而止。李登辉不仅不支持,还直接反对。
他知道,只要蒋介石的灵柩还在慈湖,就能继续吸引观光、维持所谓的“国父”形象。慈湖成了旅游景点,地方政府靠它赚得盆满钵满。移灵?不可能。
1996年,蒋纬国公开提案,希望父亲入土为安。结果马上被挡,理由是“慈湖已成地标”。
直到今天,蒋介石的棺椁仍在慈湖,棺未启,魂未归。那么,毛主席和周总理对此又是什么态度呢?蒋介石死后,毛泽东只说了一句话:“知道了。”
周总理则给了十二个字评价:“拙劣的战术家,合格的战略家。”这算是极高的评价了。蒋介石的政治谋算,没人否认;但他在战争中的表现,确实让人难以恭维。
两岸和谈,最后死在时间里。
总结:
也许,等到两岸真正统一了,蒋介石的遗体才有可能迁移到大陆安葬吧。
发布于:河南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