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一季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,不少重磅消息引起全球关注。这场会议不仅关乎伯克希尔・哈撒韦的未来走向,也藏着许多值得普通投资者学习的干货。
先说大家最关心的人事变动。股神巴菲特宣布,2025 年底将卸任公司 CEO,把接力棒交给格雷格・阿贝尔。不过别担心,他还会留在董事会,并且承诺不抛售股份,就像老船长退居二线但仍坐镇指挥室。
阿贝尔接手后,会继续坚持价值投资,但会把更多精力放在能源和基建上,尤其是可再生能源这块。公司有家族信托基金和职业经理人互相制衡,保证决策不会太冒进。
再看钱的事儿。截至一季度末,伯克希尔账上趴着 3477 亿美元现金,主要买了收益超 5% 的短期美国国债。这么多钱不投出去,难道放着贬值?其实巴菲特心里门儿清:宁可错过机会,也不能瞎投资。
他想把现金降到 500 亿美元,就等真正划算的买卖出现。最近其实差点就做成一笔 100 亿美元的大交易,说明机会合适时,他们也会果断出手。
说到投资,巴菲特的全球布局也有不少看点。他特别看好日本市场,手里握着三菱、三井等五大商社的股票。当初花 138 亿美元买的,现在市值涨到 235 亿美元,每年光分红就能拿 8.12 亿美元。
为啥这么大手笔?因为日本贷款利率超低,只有 0.5%,但这些商社的股息率能达到 5%,相当于用便宜的利息贷款,去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。他甚至说未来五十年、甚至一百年一股都不卖,还想把持仓加到 1000 亿美元。
在经济和政策方面,巴菲特也分享了不少犀利观点。他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,说加关税就像打经济战,最后吃亏的还是普通消费者,就跟超市突然涨价,咱们得多花钱一个道理。
他还警告美国财政赤字已经到了危险地步,长期下去可能影响整个经济,但伯克希尔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轻易调整投资,而且这不是美国独有的问题。最近美股跌了 20%,很多人吓得不行,他却觉得这没啥,还拿伯克希尔历史上三次股价腰斩的经历举例,说股价跌 50% 反而是捡便宜的好机会。
今年以来未进行过股票回购,公司对回购机会比较保守,只有偶尔的机会进行了回购,并抱怨联邦政府收取的费率过高。
至于当下最火的 AI,巴菲特保持着一贯的冷静。他承认 AI 是个颠覆性工具,但不会盲目跟风,要等技术成熟再说。就像新出的电子产品,刚上市可能一堆小毛病,等迭代几次再买更靠谱。
在能源基建方面,他呼吁政府和企业联手,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,而且要像战时一样高效推进。
巴菲特给年轻投资者的建议是与比你优秀的人相处:你与谁交往极为重要,最终你会朝着你所交往的人的方向发展。
这些消息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有啥启示?首先得有长期眼光,别被市场短期波动吓到。市场下跌说不定是捡漏的好机会,就像房价暂时跌了,只要地段好、质量过硬,长期肯定能涨回来。
投资时要专注自己熟悉的领域,别盲目追热点。比如巴菲特买的日本商社,每年分红稳定,就像有个定期发钱的小钱包。
现金管理也很重要。伯克希尔手握大量现金,咱们普通人也得留 20% - 30% 的应急资金,万一遇到失业或者市场大跌,就不用被迫低价卖资产。
研究企业时,别只看利润,多关注资产负债表、现金流这些指标,就像买二手车不能只看外观,还得检查发动机和底盘。
另外,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美国财政和贸易政策不稳定,咱们可以学学巴菲特,多关注港股、日股这些市场,投资能源、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。
阿贝尔上任后,伯克希尔可能更注重能源基建,咱们也得留意他的投资方向。还有,伯克希尔用保险资金低成本融资再投资的模式,咱们可以借鉴,利用股票分红再买入,实现复利增长。
最后,要提前防范风险。巴菲特提醒,长期利率可能因为财政赤字上升,咱们要减少高杠杆投资,多买点短期债券、黄金这类抗通胀的资产。
在地缘政治不稳定的情况下,投资能源、矿产等硬资产,就像给资产买了份保险。
2025 年的股东大会,标志着巴菲特正式告别 CEO 岗位,但他的价值投资理念依然值得我们学习。
对普通人来说,投资的关键就是在不确定中找确定性,用流动性应对风险,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单一市场影响,从企业基本面挖掘价值。保持理性和纪律,才能在投资这场长跑中走得更远。
